“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常有占线问题,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?”“律师下社区的做法很好,可不可以增加频率?”“能不能在宣传上加大力度,让我们更了解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?”
深入基层听声音,从群众不满意之处改起。湖南、湖北等省司法厅积极探索建立服务质量保障机制,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群众、直接听取批评意见,领导干部公共法律服务接待日等制度使公共法律服务不断高水平、高质量发展。
一年来,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在顺民意、惠民生、得民心上下功夫,努力打造适销对路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。
湖北武汉根据群众需求,探索应用“手机社区律师”App,社区将“周四有约”拓展为“全天在线”,得到群众高度认可;四川成都将服务产品化,根据不同平台、不同服务对象,分层分类编制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清单,确保服务精准……
在工作评价和监督机制中,知晓率是前提,首选率是关键,满意率是目的。
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普遍建立群众批评意见分析报告制度,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群众批评意见,进行分类整理、分析、汇总,形成分析报告,提出整改措施。
尽管如此,目前,公共法律服务尚无能够反映整体水平的综合性指标。
为此,宣讲团团长、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原局长邓甲明建议,进一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考评指标体系,明确律师、公证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考评指标、考评规则和标准,督促各地有计划、有步骤地推进落实。